作为大豆种植传统区域——东北地区,近几年大豆面积减少、玉米面积大幅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据了解,玉米和大豆种植收入悬殊是造成当地农户弃种大豆的最主要原因。不过,受前期不利天气影响,玉米迟迟无法播种,部分农民不得不改种大豆。相关人士认为,这或对今年大豆、玉米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目前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东北大豆玉米产区春季考察活动了解到,黑龙江多个地区受前期不利天气影响,玉米迟迟无法播种,部分农民不得不改种大豆,因此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
华泰长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孙宏园认为,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年下滑造成的供给紧张局面无疑为中长期大豆价格提供了最坚定的支撑。首先,种植面积连年下滑、产量逐年递减使得原本就不充裕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显得更为稀缺,供需面上提供了价格保护。其次,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稀缺性的提升令农户心里底价逐步抬升,农户惜售情绪加大。最后,为了避免种植面积逐年流失、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收储价格逐年提升带来的政策面上的保护也长期利多豆一价格。而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使得原本紧平衡的供需面变得相对平衡。
不过,银河期货分析师梁勇认为,就整个东北产区而言,大豆玉米播种面积转化不会太大,后期还是看单产,而影响单产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现在言大豆玉米价格变化还早。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玉米播种面积增,大豆播种面积减现象一直很明显,而玉米和大豆种植收入悬殊是造成当地农户弃种大豆的最主要原因。
“以2012年实际产量来核算,较好的一垧地生产玉米15000斤左右,售价按照1.05元/斤,可以获得收入15750元,而同样的一垧地种植大豆则只能产4000斤,按照当前2.2元/斤的售价,仅能获得8800元的收入。种植效益的巨大差异让农户和农场不得不大规模弃种大豆。”佳木斯某油脂企业负责人张恩利说。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