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出好茶,没有一个人不认可的。当然桐庐出好茶,自然也离不开富春江和分水江的涵养,富春江和分水江几千年来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桐庐人。
他一生从事茶叶科研工作,50多年来,始终如一地把生命的犁铧“深耕”于桐庐翠绿如碧的茶山中。他,就是年逾八旬的卢心寄,人称“桐庐茶圣”。
“擂台赛”让老茶农对他刮目相看
卢心寄是台州市黄岩区人,1954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后分配到桐庐农业部门工作,他也是桐庐第一个茶叶技术干部。
彼时桐庐县茶叶还实行政府“统购统销”,按照上级要求,要从生产绿茶“转型”为生产红茶。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卢心寄,满腔热情地在山村奔走,要把自己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茶农靠山吃山,祖祖辈辈与茶山打交道,制作茶叶用的是“代代相传”的土办法。对卢心寄传授的科学制作红茶新技术,他们一时还接受不了。
为让茶农接受科学制茶方法,彼年二十刚出头的他,在芦茨村摆下了一场独特的“擂台赛”:他与老茶农用相同数量的青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制作红茶。卢心寄采用新技术制作出来的红茶,比老茶农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茶叶,质量足足高出了两个等级。此举让老茶农们对他这个“毛头小孩”是刮目相看。
“雪水云绿”让桐庐名茶崛起
早年就听说桐庐的百江有一种叫“五云曲毫”的桐庐茶。这种茶,从品相上看,犹如一条条细长的白眉毛。在白云缭绕的高山上,在清澈长流的山涧边,那些自由生长的野茶,虽然很粗犷,但韵味很足。夏日里,一壶凉茶,沁人心脾。只是可惜,这个品牌的桐庐茶,现在好像很式微了。
桐庐茶经历过阵痛,终于迎来它的黄金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种叫“雪水云绿”的桐庐茶亮相北京。虽然出场有些羞涩,但她却是惊艳亮相,就如《山楂树》里那个没见过什么世面却很纯真的小姑娘一样,很让人怜爱。
“雪水云绿”的亮相,给了卢心寄一种“惊艳”:它形似莲芯,玉质透翠,开水倒入玻璃杯中后,只见根根细芽时而旋转上升,时而驻足停留,时而又缓缓降落,犹如婷婷袅袅的仙子在翩翩起舞……端过茶杯,清香扑鼻,喝一口更觉沁人心脾,就象名字中蕴含了“雪的高洁,水的清灵,云的潇洒,绿的和谐”。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