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有色金属开发地区,湖南此次的镉大米事件并不是孤立事件,土壤污染给其产业链上下游带来的负面连锁效应还会持续阵痛
“镉大米”出现的一重要原因是大米产地土壤遭受镉等重金属污染。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广州食药监局”)近日日常抽检显示,44.44%大米镉含量超标。
经舆情施压,广州食药监局5月18日公布不合格品牌名单,涉事品牌多为湖南省大米品牌。5月19日,不少广州市民购买大米时会主动询问是否有检测镉含量。截至目前,相关大米制造商积货滞销,而湖南农民的稻谷也很难卖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广州媒体曾披露,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均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此次被抽查出来的问题米与2月媒体曝光的是不是同一批?广州市场上的大米到底还有多少?2月之后针对此事件成立的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如何?何时能公布?这是媒体的疑问,更是当前外界的关注点。
监管部门打假不留名
5月16日,广州食药监局公布餐饮环节一季度食品抽检数据,在抽检的18批次米及米制品产品中,8批次产品镉超标,但是并未公布所检不合格产品的品牌、生产单位及销售单位名单。据广州当地相关媒体报道称:“广州食药监局表示,不便透露被检出镉超标大米的品牌。”
外界强烈不满,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生陈晓岸5月17日向广州食药监局提出了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镉含量超标米及米制品的品牌、生产公司(或餐饮单位),以及各品牌镉含量超标的具体数据等情况。
广州食药监局5月17日开会研究决定仅公布4家涉及的餐饮单位以及处置措施,这4家使用铬超标大米的单位包括:广州市太洋海鲜酒家有限公司、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食堂、广州市海珠区燕南飞美食店、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第一食堂。其中太洋海鲜酒家的米中镉含量最高达0.4毫克/千克,是国家标准限值的两倍。但是仍旧没有公布不合格米及米制品的品牌及生产厂家。
舆论再次拷问,5月18日晚,广州食药监局公布了8批次镉大米和米制品的生产厂家和品牌。
来源:国际金融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