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刊发在本地媒体上的“郑重声明”,引起不少读者关注。不足百字的短短声明,因为涉及“黄汤”这个茶叶品牌的归属,而引出一场由来已久的争论:“黄汤”名号,究竟归谁所有?
“黄汤”,可能很多温州人不知是何物。史料记载,“黄汤”作为温州历史名茶,创制于清代,被列为贡品,属于六大茶类中的黄茶类,与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知名黄茶齐名。它产于平阳、泰顺、瑞安、苍南等地,其中以泰顺的东溪与平阳的北港所产品质最佳。后因传统制作工艺失传,黄汤“知其名,不见其物。”如今,泰顺、平阳、苍南三地的种茶人,都在设法重制这一失传的历史名茶。
然而,谁是“黄汤”真正的拥有地?至今却是说不清、道不明。记者从农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平阳茶企申请了黄汤加工工艺的发明专利,泰顺茶企申请注册了黄汤商标,苍南茶企则申请注册了第35类的黄汤广告、包装等内容。三地原本也是各自发展、相安无事,但业内人士却能看出其中品牌归属的隐忧。此次泰顺的浙江四贤茶业有限公司发表的“郑重声明”,将原先的暗争公开化。
那么,“黄汤”之争,是否会成为我市整合区域资源、打响又一个温州茶叶名品的契机?
刊登“郑重声明”的,是位于泰顺的浙江四贤茶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吴文彬。他告诉记者,声明主要为了给泰顺“黄汤”正名。
“发表声明是出于两个事件。”吴文彬说,其一,在刚刚结束的“2013浙江绿茶(南京博览会)”名茶评比中,企业参评的泰顺“黄汤”和另一家茶企参评的平阳“黄汤”,一同获得金奖;其二,“平阳黄汤”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他认为,这两个事件对自己的“黄汤”注册商标,构成了直接影响。
其实,浙江四贤茶业有限公司自2000年注册“黄汤”商标以来,类似的摩擦就一直存在。位于苍南的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8年恢复生产温州黄汤,2009年又申请注册了第35类商标,涉及“黄汤”广告、包装等内容。而“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也于2010年5月获得专利权。
吴文彬表示,既然企业已经注册了“黄汤”第30类商标,涵盖茶等方便食品,那么,其他企业在这一领域就不能使用“黄汤”字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