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开展红枣裂果机理及其防裂技术研究取得创新成果,5月5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了鉴定,认为此项研究为防控红枣裂果灾害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西省是全国红枣的主产区之一,目前栽培面积已达500万亩左右,长期以来,因受雨水影响,裂果灾害十分严重。从2011年开始,山西省科技厅将解决红枣裂果问题列为山西农业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山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宝明带领团队从红枣裂果机理入手,对太谷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的观察研究,发现果实在半红期至全红期果皮细胞已经凋亡和死亡,丧失了对水分选择吸收的调控能力,致使果肉大量吸水,产生膨压,发生裂果,从而证实了果实果肉组织间存在的水势差是裂果的内因,果皮部位长时间聚集的雨水或露水是裂果的外因,红枣裂果的秘密进一步被揭开。
在研究红枣裂果机理的基础上,该课题组还研究成功了红枣防裂果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据王宝明介绍,该项技术可使果实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小环境中,阻止了雨水和露水在果实表面滞留积聚,从而避免了果实开裂,同时也减少了病害。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