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东莞改写了近十年没有供港活鱼的历史。第一批生鲜翡翠皇通过严格的检验检疫,从茶山用特制粤港直通车运送到香港。根据东莞市检验检疫局统计,截至5月6日,已有8批共5240尾,价值高达25.52万元的莞产“翡翠皇”顺利出口。世界工厂丛林中如何养鱼?一起去瞧瞧。
鱼场仿似加工车间
东莞在过去30多年里从鱼米之乡变身世界工厂,但因为检验检疫标准等种种原因,活鱼供港中断近十年。以玩具服装业起家的茶山企业家温小燕,偏偏要返璞归真,和几位港商投资近800万美元,2011年5月划地选址、大兴土木,用了一年多时间,在东莞市茶山镇建起了一座占地24000平方米的工厂式养鱼场,创建三泰环保渔业公司。
走进这座养鱼场,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数十米高的全封闭厂房,给人科技企业的错觉。营运总监刘鲁彬对于每一位进入养殖场的人,都要求无一例外地穿上鞋套,双手清洗消毒,再进风淋消毒室作短暂停留,才可步入其中。
鱼场看起来也不像传统鱼塘,更像一个个独立的加工车间。刘鲁彬介绍,鱼场有三种鱼池:鱼苗隔离池、成长池和吊水池。整个生产过程都采取了数据化管理,各车间独立分隔,以避免交叉污染。鲜鱼的每个生长阶段,都是可视可控的,在办公区的视频监控室里,可以随时监控到各个车间鲜鱼的生长活动情况。
污水零排放零浪费
养殖室外,专设一个有核心技术(o a b先进污水处理系统)的水资源循环处理室,利用天然牡蛎壳(蚝壳)作为生物滤料,加上臭氧、沙、活性碳过滤,以及紫外线(u v )消毒等先进处理程序来循环净化污水,使系统内水资源循环再生,实现零排放、零浪费的标准。那些杂质沉淀以后还可作为农田的肥料。这套自行研发的全天候环保养殖系统,简称就叫“a efs”,用汉语说就是养殖资源循环再生系统。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