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则贵籴,歉则贱粜,实现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中储粮的责任就是要反制投机,减少价格的波动
掌舵中国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需要一点儿“逆向思维”。
“一般的理念都是追涨杀跌,价格从高点回落之初抛售,在跌至底点时观望,我们却是看到有冲高趋势就抛,在开始跌底之初就买。”中储粮董事长包克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中的关隘是预见价格走势,通过买卖调控供需关系,进而使“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这是经济学上一个永恒的难题。作为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具体执行和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的“大管家”,中储粮需要通过“反市场”操作,抑制市场过度投机造成的大幅波动,实现“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包克辛的“逆向思维”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国家计委外经贸司司长的包克辛去丹麦拜访宝隆洋行,当对方表示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做批发时,包克辛很惊讶。彼时,中国商业体制正经历巨大的苦痛挣扎,各级批发站垮掉一片,前景堪忧。而对方却颇有底气地回答,希望给生产厂家更多市场份额;帮助消费终端设计陈列,建立库存信息站,每天送货,让终端零库存,进而实现全链条的盈利。
“上下游都要拿你的好处,你怎么赚钱?”当年的包克辛甚至觉得匪夷所思。
“他们对我都有依靠,我就能做大。有了规模,减少了中间环节,我也会有效益。”对方回答。
流通如此重要,价值油然而生,包克辛恍然大悟。这和他在大学里学到的“贱买贵卖”的经商理念正好是相反的,可正是这种“逆向思维”恰恰可以集聚规模化优势和管理优势。
大国粮仓:市场“守夜人”
来源:国新闻周刊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