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违法(造假)成本过低是食品安全犯罪和ipo造假的主因
2024-05-04 04:24    1740 

上周末,“两高”发布关于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发出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从严适用刑罚的信号。将其与持续多时的ipo(首次公开发行)打假联系起来,细细对比,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少共通之处。

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罪与ipo打假,一个关系着13亿国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关系着资本市场的健康;一个要解决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监管部门的信任问题,一个则要解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问题。

从角色看,资本市场上胆颤心惊的投资者,像极了食品行业里无辜又无奈的消费者,而参与ipo造假的公司、中介机构,则可看作是食品领域里毒奶粉、地沟油的制造者、加工者。

从结果看,资本市场上的ipo造假公司,与食品行业里的毒奶粉、地沟油无异,都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在威胁着各自行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不仅在破坏着各自行业的运行规则,也在摧毁着各自行业里参与主体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强调对“同谋”的惩罚也是共通之处。司法解释首次明确:明知他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提供资金、许可证件等各种帮助或者便利条件的,应当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论处。而在近期的万福生科(300268,股吧)造假案中,证监会也对涉案的中介机构同步进行了立案调查,发现中介机构存在未能勤勉尽责的情况,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此外,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ipo造假产生的原因之一都是违法(造假)成本过低。有统计称食,品安全法实施三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鲜有民事赔偿;企业为实现上市不惜财务造假、粉饰业绩等,如业内人士所言,与动辄过亿的募集资金相比,行政罚款仅如九牛一毛。

公众希望看到相关部门以最大的决心和诚意维护食品安全,资本市场的参与各方也希望看到监管者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维护ipo市场的纯净。正如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从严适用刑罚,将有助于公众逐渐恢复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随对ipo造假案例打击力度的加大,也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