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五花八门的食用调和油销量,已占到哈尔滨市食用油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记者发现,食用调和油存在成分含量不明、标识不清、虚夸宣传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名目繁多的各种调和油,其实很可能超过80%的成分是普通的大豆油、茶籽油。
橄榄油列首位实际含量偏少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百姓比较“认”的是“橄榄调和油”。那么,以“橄榄调和油”命名的食用油中,到底添加了多大比例的橄榄油?据了解,目前调和油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所以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大部分只标明了“配料”,但各组成部分的具体配比人们却往往无从得知。记者发现,只要是在配料中含有橄榄油成分的调和油,其标签上都会以“橄榄油”作卖点,名称一般也均为“橄榄调和油”或“橄榄xx调和油”。
24日上午,在动力区乐松广场家乐福超市,“多力橄榄葵花油”油桶上的标识显示:“配料: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按照2011年修订的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依此规定,该调和油中,葵花籽油加入量一定大于橄榄油。
另一个“长寿花”品牌的橄榄玉米油也是如此,标签中配料为“玉米油、橄榄油”,说明玉米油添加比例大于橄榄油。“金龙鱼”品牌的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配料表顺序为:“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红花籽油、食品添加剂”,也是以“橄榄”为名,添加比例更大的大豆油、菜籽油。如果不仔细查看配料表,根本无从知晓。
标示是否足量很是让人怀疑
来源:东北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