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大雷黄泥拱笋”金字招牌落户横街镇
2024-05-04 03:33    5785 

本月,“大雷黄泥拱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落户横街镇,至此,这个拥有我省最大连片竹林的农业镇有了最闪亮的金字招牌。

大雷黄泥拱笋如何成为“地标产品”?今后,横街镇农业产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昨天,记者走访横街镇,探寻大雷黄泥拱笋背后的故事。

昔日待在“深闺”人未识

横街镇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区,耕地面积不到2万亩,山林多达11万亩,其中5万亩连片竹林是当地最具优势的农业资源。竹山四季产笋,年均产量超1.2万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生态环境和水质条件,造就了高品质的黄泥拱笋——肉白如玉,口感嫩、脆、甜、鲜,水分含量高达90%。

然而,品质上乘的黄泥拱笋却没能带动山民致富:长了一张“大众脸”,一出主产地,就没啥优势了。在“自卖自夸”的提篮销售模式下,大雷的黄泥拱笋就像大家闺秀,“待在深闺少人识”。

好笋卖不出好价钱,失望之余,当地壮劳力纷纷弃山进厂,竹笋产业走向没落。

今朝戴上“地标”闯市场

“只有把竹笋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引领山民走上致富路。”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罗华锋说,如今,土特产品的市场潜力与市场容量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为保护和壮大黄泥拱笋产业,去年,横街镇正式启动黄泥拱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

“原以为有好口碑就行了,没想到申报条件挺苛刻。”罗华锋说,地理标志产品必须有确证其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文字记载。虽然老辈人常念叨大雷笋好,但要有正式文献资料证明,大家都哑口了。于是,接连几天,他都泡在图书馆、档案馆里找资料。“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清康熙《宁波府志》中找到确切记载。

这个发现让大伙儿非常兴奋,申报道路上的第一块硬骨头算是啃下来了。接下来,根据历史记载和对镇域竹林的现场勘查,横街镇确定大雷村为黄泥拱笋最正宗主产区;积极与农林、民政等部门沟通,开通绿色通道;在短时间内成立“鄞州竹子研究所”……犹如进京赶考,经过多方争取,4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大雷黄泥拱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大雷黄泥拱笋’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将开创横街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崭新篇章。”罗华锋满怀期待地说,地产竹笋价格提升,山民收益自然能增加。镇域内其他农产品也能借此东风,提升知名度。

来源:鄞州区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