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国锋
本报见习记者马超
本报通讯员王强
案发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案发缘由:警方在日常走访中,从一家废品回收站发现制假线索
将几元钱一瓶买来的低档白酒,用自来水调兑一下,重新灌装进回收来的高档空酒瓶,再密封打码装盒,“高档名酒”就这样制造出来了;酒瓶和瓶盖来自于山东滨州,包装箱和商标从浙江温州进货,安徽滁州提供散装白酒,“高档名酒”大多被销往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一条制售假冒高档名酒的灰色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
近日,南京浦口警方在公安部、江苏省公安厅和南京市公安局的直接指挥下,发动了一场清剿假酒的全国集群战役,共抓获34名犯罪嫌疑人,查获高档假酒成品、半成品1000余箱,配套物件十万余件套,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
线索出自废品收购站
今年3月初,南京浦口警方在社区走访中,发现一家废品收购站的经营存在问题--频繁向一些饭店、小店、收旧人员回收洋河系列空酒瓶。为何要回收空酒瓶?民警通过对收购站负责人询问得知,其回收来的空酒瓶都卖给了安徽滁州一个叫刘永山的人。
浦口警方随即与安徽警方取得联系,得知安徽警方也已经注意到刘永山、刘永河兄弟俩。原来,刘氏兄弟曾经因为制售假酒被打击处理过,今年年初刚刑满释放。安徽警方已经发现兄弟俩频繁回收空酒瓶,于是一直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
随后,苏皖警方联手,通过对刘氏兄弟进一步的梳理排查,发现他们除了与废品收购站负责人李某联系密切外,还与余某、张某、李某3名外地来南京暂住人员有密切联系。
警方对余某等3人的情况进行摸排后发现,余某和张某是安徽明光人,主要从事制售假冒高档名酒的勾当,而李某有一个收旧门市部,专做回收加工酒类包装箱生意,主要供给滁州的刘氏兄弟以及余某和张某。
窝点藏在城乡接合部
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一个制售假冒高档白酒的团伙浮出了水面。“老板”名叫许双全,与余某、张某和李某均有密切联系。许双全在南京市区某城乡接合部开设了一个酒类销售门市部,售卖的全是各品牌的真酒,有正规的手续和执照。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