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鸡鸭等禽类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急转直下,很多消费者甚至谈鸡色变。昨天,市重大办副主任姚杰章表示,他每天照常吃鸡肉、鸡蛋,但北京地区肉鸡加工产业确实受到很大影响,华都肉鸡公司冷库已满不得不到外地寻求帮助。”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中国畜牧业协会获悉,截至目前,禽类中仅肉鸡鸡苗、活鸡及鸡肉产品损失已超过167亿元,如果算上鸭类产品及肉鸽养殖等,整个禽类养殖业的损失超过170亿元。
对于北京市禽类养殖行业的损失受到多少影响,昨天,农业局应急处处长、重大办副主任姚杰章介绍说,“影响相当大,百姓吃得少,但生产正常进行,厂家的冷库已经装满,只能转而到外地寻找冷库暂存,相关行业的具体损失正在统计中。”据了解目前北京散养禽类比较少,集约化程度较高,主要有华都、大发、金星等三家企业,仅前两家每年的鸡屠宰能力就有1亿多只。
昨天,华都肉鸡公司总经理佘锋表示,按照正常生产状态,冷库达到三分之一的库存量就可以维持正常的市场供应周转,但现在7000吨的冷库库存已满,他们正在四处联系北京周边地区的闲置冷库,希望可以尽快租用。
据华都肉鸡公司负责销售的罗刚主任介绍,公司每天屠宰量达到30万只左右,近期机关单位的订单量下降40%,给公司销售带来很大影响,而快餐行业、超市、农贸市场等渠道的经销商也大幅减少了订货量,只有日韩出口业务还维持正常。
目前,北京华都肉鸡的养殖小区包括怀柔、延庆、门头沟,河北张家口、廊坊、保定以及天津西部郊区,共计500个左右、规模不等(每批饲养3万只至15万只)的小区。
“畜牧业的生产周期很长,比如21天孵化一只鸡,每批小鸡的生长周期是42天。我们跟农户、基地都是订单化管理,如果减少屠宰量,就会影响当前这批鸡的喂养时间,延长的时间会涉及多吃饲料以及下一批鸡的饲养问题,一旦禽流感风波过去,市场供应跟不上也不成。所以产能问题不是短期内调整生产就能解决的,这也非常考验经营者的判断力。”罗刚表示,造成目前消费者的恐慌心理有很多原因,包括媒体、网络传输的各种信息,还与百姓不断提高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前阵对白羽鸡速生问题引发的信任度下降都有关。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