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酒行业再传“丑闻”,本在艰难中挣扎的行业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据央视报道,部分小酒厂生产勾兑了食用酒精、香精香料的酒,并且未在包装上进行标注等问题。业内人士分析,勾兑添加剂的目的是为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为获取暴利的小酒厂,正规的品牌白酒中较少有。
广州终端市场未见涉事产品据央视报道,问题企业之一四川省邛崃金穗实业公司,其经理自称按照浓香型白酒国家生产标准,也就是纯粮全固态发酵工艺酿造白酒,而这种工艺酿造白酒是不准添加任何非白酒发酵产生的物质。但在其公司调酒间内,调酒师却“勾兑”入食用酒精、香精香料,其中有用于勾兑出不同酒香味的酯类香精,以掩饰食用酒精的味道;加入令酒有挂杯效果的增稠剂,使酒看起来像是陈酿的老酒等。
报道显示,在四川邛崃、泸州、宜宾等地,在原酒中添加食用酒精或者香精香料的酒厂不止一家,成都市坤宁酒业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造酒厂、四川宜宾醉翁酒业有限公司也用这种方法勾兑酒。目前,被提及涉嫌造假的白酒企业已被调查,初步统计,查封问题产品50吨。
报道中强调,被调查酒厂购进了大量的酒精、香料,意味着产量巨大,可市场上却少有酒标注有添加食用酒精、香精香料,“勾兑酒”是在打着纯粮食酒的招牌售卖。
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终端市场,未看到央视报道中涉事企业的白酒产品的踪影,但是,几乎九成以上白酒包装盒上只标注“原料”的现象的确存在,“原料”一般是水、高粱、小麦等;少有品牌标注“食用酒精”或“食品添加剂”.好又多超市内,数十种品牌白酒中,只有汾酒集团的“杏花村和酒”和大越的“绍兴花雕王”有明确标注。“勾兑”添加剂暗藏暴利事实上,据新快报记者了解,原料酒出厂后均需要调配,但使用调味酒进行调配与使用添加剂进行勾兑有着天壤之别。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