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市场三路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干海货聚集地,已经占据七成生意的赣榆商帮无疑是这里的最大门派。上世纪70年代,第一批赣榆人带着家乡的干鲜海货勇闯青岛,创立了赣榆商帮;第二批闯青岛的赣榆人在前辈的指引下将门派发扬光大,赚个盆满钵满;第三、第四批恰逢江湖门派林立时期,商帮情怀,从竞争走向竞合成为突围之选。历经前后四批赣榆创业者的努力,以原市场三路为首的青岛干海货市场已经为赣榆人一家独大。
靠海吃海。聪明勤劳的赣榆人并不满足于“吃”自家门前那片海,而是北上越过日照,在青岛海边做起了海货买卖。近日,记者走近市场三路的赣榆商户,听听他们在专卖街的商帮生意经。
商帮兴起
创业者带火市场三路
市场三路干海货批发市场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但确立其市场定位是在1979年。盛艳先的母亲就是最早一批在这附近做买卖的赣榆人。“我母亲是第一批来青岛创业的赣榆人。赣榆是个小县城,而青岛是个旅游开放城市,我母亲就从在青岛摆地摊卖海米、虾皮和鲜对虾起家。”青岛海得利商贸有限公司经理盛艳先回忆起30多年前的事,显得格外兴奋,她仍清楚地记得,自己17岁跟着母亲从赣榆老家坐1天长途车来青岛摆摊的情景。临出发头几天,盛艳先和母亲从老乡家里以5元/斤的价格收来干虾皮,然后打成麻袋包一前一后扛在肩头,运来青岛,在地摊上以6元/斤的价格卖给青岛当地人以及来青岛旅游的游客。一年毛利七八千元,让越来越多的赣榆老乡加入到来青卖干海货的队伍,第一批闯青的赣榆人就此形成。
盛艳先称自己是第二批闯青的赣榆人。她自己的第一家店并不在市场三路,而在中山路。1989年,盛艳先结婚后与母亲正式分家,开始自主创业。生意越做越红火,盛艳先开始在淄博、东营、北京等地陆续开了分店,并于1997年注册成立公司。已经不满足于零售业务的盛艳先该年正式挺进青岛市场三路干海货批发市场,和大量第一、二批闯青岛的赣榆人在此汇合,几十家赣榆商户组成了“大而全”的干海货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干海货零售商,带火了青岛首个干海货批发集散地。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