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一箴言,赋予了鸡蛋这一寻常的口中之物以不寻常的内涵,这一内涵似乎注定了鸡蛋理应担负更为艰巨的责任——金融使命。鸡蛋的金融史由来已久,纵观寰球历史,鸡蛋期货滥觞于美国,发扬于日本,未来也许将光大于中国。
鸡蛋期货发轫于美国
鸡蛋期货是海外的“舶来品”,并非我国独创和首创,其历史之悠久,足可追溯至19世纪的美国。其时,大洋此岸的中国,尚处于战火纷飞的清末民初时期,最先开眼看世界的先烈们,奔走疾呼只为救亡图存,尚无资本市场之概念,更不知期货为何物;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批农产品供货商为规避远期交易价格风险,创建了农产品交易场所,鸡蛋成为最早的交易品种之一,鸡蛋期货由此开启了从内打破的金融之旅——
1874年,一些供货商在芝加哥组建了农产品交易所,进行鸡蛋等商品的远期交易。
1898年,黄油和鸡蛋经销商退出农产品交易所,单独组建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所。
1919年12月,芝加哥黄油与鸡蛋交易所更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正式挂牌交易鸡蛋期货,上市后第一年鸡蛋交易量即达11000张合约。
1929年,鸡蛋期货交易量达47398张合约,超过了当时现货交易量的20倍。cme鸡蛋期货合约,交易单位按个数来设计,以冷藏鸡蛋为例,每张合约的规格为12000打鸡蛋。
1936年,cme对鸡蛋期货合约进行了第一次标准化修改,鸡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标准期货品种。
1960-1961年,鸡蛋期货交易量达到历史高点,日均持仓量为8112张合约。当时已上市的品种中,只有大豆和小麦的交易活跃度超过鸡蛋。
1966年,cme将鸡蛋期货合约标的物由冷藏鸡蛋调整为新鲜鸡蛋,冷藏鸡蛋可贴水交割。
1982年,芝加哥持续了近百年的鸡蛋期货交易,因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遗憾退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鸡蛋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和目前的中国形势十分接近。为了保证鸡蛋产业参与者的利益,因此其推出了鸡蛋期货,主要为鸡蛋产业参与者服务,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将风险转移。”芝华数据ceo黄劲文分析说。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