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一位广西“家庭农场主”的三件春种心事
2024-05-04 02:25    3545 

眼下正是南方多雨季节。走在湿滑的田埂上,广西“家庭农场主”梁伟脚步匆忙。“雨后正是播种的好时机”,他得抓紧时间在300亩土地上播撒希望。

这里是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新桥镇新桥村。当地聚集的上千家制衣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了土地流转。管理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近11万亩,约占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的46%。

从土地流转中看到机遇的梁伟,2006年开始租地,目前规模已达到300亩。

2006年之前,梁伟除了耕种自家7亩地,还“托管”着叔叔的8亩地。每年种的两造水稻,一部分当作商品粮售卖,一部分作为口粮,剩下的则用来喂猪。随着猪越养越多,如何处理猪粪成为他头疼的问题。有人指点,猪粪适于冬瓜肥料,于是他开始尝试种菜。

由水稻改种冬瓜让梁伟感受到种植效益的提高。冬瓜一年可种两造,每亩地产量约1万多公斤,正常情况下产值能过万元,除去成本可赚5000元左右,收益明显高过水稻。于是梁伟一门心思地种起了蔬菜。

现在,菜地里的品种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央扶持农业的好政策让梁伟感到振奋,他认为发展“家庭农场”大有可为,但也面临着实现规模化有制约、农业新技术应用不广以及收益波动大等方面的苦恼。

菜地里,一道道田埂横穿其中。就是这小小的田埂,让梁伟期待的种植规模化受到困扰。在不少农户眼里,田埂就是田块权属证明,他们担心犁除后会产生土地纠纷,并不同意将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加上土地集中度不高,梁伟的菜地被人为地分为三块。为确保承租稳定性,梁伟都会与农户签订合同,尽管合同中对承包期限、租金交付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他坦言,即便农户选择违约,自己也没有办法。“一方面我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