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一般为饲料消费淡季,而饲料业的下游是畜禽养殖。这几年生猪养殖的利润大家都看在眼里,再加上禽流感的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了豆粕的上涨难度。相对于豆粕,由于国内油脂企业库存偏少,后期有回调的可能性。”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分析师炎夏如是说。
2013年,大豆的日子,似乎进入了一个循环,饲料疲软,油脂回升。业界在不清不楚中走进入第二季度。
3月底,美国农业部发布库存报告,虽然较往年而言处于历史低位,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市场炒作美国大豆库存的希望再次落空,随之而来cbot大豆期货创出近3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此前市场担忧美豆库存过低,主要是基于去年美豆减产以及今年巴西港口运输延迟使美豆出口销售增加从而进一步消减库存的预期。
炎夏告诉记者,受地球南北半球季节差异影响,全球每年有两次大豆集中供应。南半球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收割期为每年的3~5月,在这期间,全球市场将迎来南美大豆集中供应期。根据巴西贸易部统计,巴西4月份的大豆出口量仍将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将略高于去年同期,届时将有大量的大豆可用于出口。阿根廷大豆生长周期比巴西晚2~4周,预计将在5~7月间大量涌向市场。
据监测,截止3月22日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压榨企业收购国产大豆4640元/吨,加工成本120元/吨。出油率按16.5%计,出粕率按79%计,四级豆油价格为8400元/吨,豆粕价格为4150元/吨,油厂平均赔每吨赔96元,较上周同期持平。虽然压榨持续亏损状况持续,但是省内部分知名企业开机率较2月份已经有所提高,对大豆原料的采购积极性一般,主要消耗订单和库存为主。
相对于国际大豆,国内大豆更为悲惨。
黑龙江省内的大豆购销行为惨淡,价格继续下跌。“进口豆便宜质量又好,国内大豆没什么竞争力。”一家黑龙江当地的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
来源:新农村商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