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和西红柿挂满枝头,满眼青翠。4月12日,青海油田公司尕斯联合站食堂管理员李渊平带着3名厨师在“菜园子”里采摘豇豆和葫芦瓜等蔬菜。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说是“菜园子”,更确切地说是戈壁滩上的一个温室大棚。它位于青海油田花土沟尕斯联合站旁边,占地1300平方米。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菜园子”,每年可为尕斯站食堂提供14种无公害新鲜蔬菜,产量达到16吨。
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高寒缺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所有生活物资需从50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运。
四年前,尕斯联合站食堂边一块盐碱地引起员工的注意。平时稍刮一点风,从那里飞扬的沙尘,既破坏环境,又给食堂卫生带来影响。于是,食堂的大师傅决定把这块“碍事”的砂地开垦出来种花种菜。
说干就干。2009年开春,大师傅在尕斯联合站的支持下,用机械设备挖地两尺,一个月时间硬是在砂石地上挖了三个深40厘米,面积400平方米的大池子。之后,他们又从40公里外的草原拉运沙土和羊粪,倒在挖好的大池子里,放水泡,降盐碱。两个月后,尕斯联合站的“菜园子”工程顺利完工。
别说在戈壁盐碱地里种菜种花,就是种一棵草也难成活。尽管大师傅对砂土长时间浸泡并进行土质改良,但当年播种的菠菜、土豆等蔬菜和花卉种子颗粒无收。
冬天,他们将“菜园子”改造成大棚,里面通上暖气。大家不气馁,又经过几轮反复试种,总算获得成功。十天半个月,也能收个二三十斤的蔬菜。
2010年,青海采油一厂特意从山东寿光请来无土种植农艺师。这次大家用了一个大棚做试验,充分利用戈壁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羊粪肥力足等特点,将原有的砂土基本清除,科学培植有机蔬菜。2011年春节,尕斯站100多名员工头一回吃上自产的绿色蔬菜。
“菜园子”不仅解决部分蔬菜外面拉运的问题,而且还成为员工的天然氧吧。“闲暇时间,许多员工会从十几公里外的基地专程到‘菜园子’里帮忙摘菜,很是快乐。”尕斯联合站食堂管理员李渊平说。(灵珊)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