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王河镇种粮大户徐义海去年打上来的杂交籼稻到现在还有20多万斤没有销售出去,“现在当地籼稻销售价1.2—1.3元/斤都没有人收。”他告诉记者,去年的稻子销售不出去,农户就缺少资金购买农资,无法备耕本季水稻生产。
不仅仅是徐义海,很多籼稻产区的农户都出现销售难题。
记者了解到,潜山县有的种粮大户积压杂交籼稻70余万斤。
进口米冲击大
“去年秋收以来,大多数籼稻收购、加工企业都处于亏损境地。”舒城县南港东方米业公司负责人项可锁向记者介绍,2012年春节以后,进口米凭着价格优势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对国产籼米形成较大冲击。目前,进口籼米比国产籼米要便宜0.2—0.3元/斤,使得国产籼米几乎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记者了解到,2012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同比增长超过4.5倍,达到创纪录的260万吨。国际谷物理事会预计,根据迄今为止的进口步伐,中国的大米进口量远远高于上年同期以及5年平均水平,也将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仅次于尼日利亚。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1月份,我国大米进口量为30.39万吨,去年同期仅为3.5万吨,创下了单月进口量新高。
据了解,我国进口大米的国家主要是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其中巴基斯坦大米连续3个月占据我国进口量第一。2013年1月份,我国进口巴基斯坦大米128586吨,越南大米14100吨,泰国大米26176吨。国外大米的大量涌入,冲击了国内低端稻米市场,挤压了大米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晚籼稻收购价持续走弱。
米商掀起“拼配”风
为应对进口米对市场的冲击,一些大米加工企业将进口大米与国产大米组合“拼售”。“进口籼米虽然价格较低,但口感差,而国产籼米的口感明显好于进口籼米。”项可锁对记者说,一些加工企业将进口大米与国产大米相结合加工后,以国产米的品牌进行销售,用以弥补相应的价格损失。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