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土关垭镇位于秦巴余脉、武当山下,辖11个村、1.3万人。这里山势陡峻、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群众戏称“种无田、养无水、有山种粮产量低”。就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在土关垭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本着“靠山吃山”的思路,立足广阔山场,大力发展茶叶等绿色生态经济,趟出了一条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土关垭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345亩,年产值达到1271万元,人均增收977元。依靠发展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加快了全镇脱贫致富步伐。全镇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00年的75%,下降到了目前的41%。
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土关垭镇种粮没有田,发展水产养殖有无水,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历届镇党委、政府的首要难题。“困难没有办法多”,镇党委、政府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山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同样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目标一定,关键看有没有决心。在丹江口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决定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发展种植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茶叶。“把以前一直种粮的地调出来栽茶叶,简直是瞎折腾,茶叶能填饱肚子?”群众不理解、个别干部心里也在打鼓,“这能行?”质疑声铺天盖地。
“调整产业有难度,但是不调就没有出路。”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镇党委、政府决心先办试点后逐步推广,先从银洞山村的荒山开始,整地、抽槽、引种。没有机械人工干,全镇党员、干部齐上阵,经过一个夏天的努力,愣是在昔日的荒山上建起了200亩的高标准茶园,从福建引进福鼎大白等优良品种,对原有老茶园进行改造。看到党员、干部的决心,渐渐地有群众愿意试一试,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采用免费为群众提供茶苗、技术指导、适当资金补贴等方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园见效后,亩均收益达到3000元,个别管理特别好的群众甚至突破3500元。当初质疑的声音消失了,调整土地种茶叶成了群众的自愿行动。
做大茶叶规模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