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博士侯旭光的科研梦:打造北方海洋优良种业基地
2024-05-04 01:59    4157 

4月9日,在山东大学(威海)海洋生物繁育综合实验室,海洋学院博士侯旭光正与一家企业负责人孕育一个新梦想———成立海洋种业公司,打造山东省乃至北方海洋优良种业基地。

“我们主要进行新品种,特别是鲍鱼、绿壳贻贝等新的引进和培育,加快推进新品种产业化。”侯旭光说,海洋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过度养殖和近亲繁殖,原有养殖品种种质弱化,而新的优良品种又非常匮乏;另一方面,海洋养殖技术、设施还比较落后,海洋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一位海洋水产专家,侯旭光深知,做强蓝色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一颗致力于攻克国内海水养殖难题的种子在他心里萌发———引进培育新品种,研究养殖新技术和养殖新设施。

带着这样的梦想,2007年,侯旭光从国外带回一个鲍鱼新品种———新西兰彩虹鲍来到威海,开启了“鲍鱼全年可控育苗技术的研究及新西兰鲍引种驯化”研究。

侯旭光说,纵观我国海水养殖,几次大的发展都与引进优良品种有关,比如当年引进海湾扇贝、牙鲆和大菱鲆,都曾带动国内海水养殖业的新发展。而威海作为海洋渔业大市,理应走在优良品种培育的前沿。

心怀这样的责任感,侯旭光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长达6年的新品种引进和培育历程。然而,他们的研究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第一批彩虹鲍从新西兰运达威海,可没过多久就全部死亡。此后,他从新西兰引进的6批彩虹鲍,都遭遇了同样的结果。当时,尽管侯旭光心里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改良国内鲍鱼品种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新西兰彩虹鲍是世界名鲍品种,不仅个大、肉味鲜美,而且外壳也是非常漂亮的工艺品。这一品种成功引进驯化后,可以提高威海乃至全国鲍鱼养殖的产量和品质,推动鲍鱼养殖业的发展。”这样的想法激励着侯旭光继续研究。

2009年5月10日,历经两年技术攻关后,新西兰鲍引种育苗工作获得成功。此后,侯旭光又完成了新西兰彩虹鲍的引种驯化和在我国北方的成功育苗,成功开展了新西兰彩虹鲍与中国皱纹盘鲍双向杂交育苗以及杂交育种研究工作。

目前,新西兰鲍杂交繁殖育苗已经在寻山集团实现产业化,育苗量达到了500多万只。与普通鲍鱼相比,杂交鲍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耐高温等优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例,杂交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48%,种类多达16种,而普通鲍鱼为28%,种类为9种。

与引种育苗工作同步推进的,还有鲍鱼全年可控育苗技术和海水养殖循环系统。“目前,我们的鲍鱼全年可控育苗技术已经在浙江宁波等地得到应用,海水养殖循环系统已经在威海、烟台、青岛等地的企业进行推广。”侯旭光告诉记者,杂交育种成功后,他们今后会在继续引进海洋优良品种的同时,重点进行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品种产业化。

“我们研发团队有20多名成员,大家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好海洋种质工程,把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成产业成果,与企业一起把海洋水产业做大做强。”侯旭光坦言。(王玲)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