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云南蔗糖产业着力打造抗旱生产体系
2024-05-04 00:59    5854 

长期以来,云南蔗区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蔗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四年的持续干旱,给全省蔗糖产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根据云南蔗区多为降雨少且坡地和半坡地多的实际,在蔗糖产业培植过程中,牢固树立“有旱抗旱、无旱防旱”的蔗糖发展思路,从工程上、技术性上全面应用抗旱技术促进蔗糖产业的发展。

一、全力建设抗旱生态蔗区

针对我省旱地蔗区坡地面积大、夏秋雨水比较集中,水分流失严重,冬春土壤水分缺乏的问题,积极开展旱坡地改台地工程,对中低产蔗区进行改造,采取修筑梯地,降低坡度,沟路配套,变“三跑地”为“三宝地”,控制水土流失,争取做到一平、二深、三肥、四埂牢、五有沟、六有路,将现有蔗区建成抗旱丰产蔗区。

二、建立早中晚熟新型抗旱品种体系

近年来,云南的干旱蔗区在品种推广应用上基本与湿润蔗区一致。各蔗区基本以粤糖93/159为早熟品种,以新台糖10号、16号、22号、闽糖69/421等中熟品种为主推品种的品种格局。所推广应用品种多为90年代从海洋性气候较强的台湾、广东、福建、广西地区引进,在我省滇西南蔗区,相对降雨较好的蔗区较为适宜,但在滇东南、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等干旱少雨蔗区却难于适应。根据云南蔗区气候多样性的实际,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科学研究所从实际出发,积极引进和培育抗旱型早中晚熟品种,逐步筛选和培育了一批适应云南干旱蔗区的新品种,建成了新型抗旱品种新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抗旱型云蔗03/194早熟品种为基础,抗旱型云蔗03/258中熟品种为主导,抗旱型粤糖86/368、德蔗03/83晚熟品种为补充的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抗旱品种新格局。

三、改革甘蔗种植制度

云南蔗区由于冬春干旱严重,严重制约着蔗糖产业的发展,各蔗区因地制宜,充分把握自然规律,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改变传统的春植蔗制度,大力发展秋植蔗和早冬植蔗。充分利用晚秋和早冬季节的有效降雨,及时种植,保证甘蔗出苗,解决旱地蔗区冬春缺水,种植后出苗率低的实际,为甘蔗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四、大力推广“三改”抗旱技术

紧紧围绕旱地蔗区节水抗旱实际,大力推广“三改”抗旱技术。一是改甘蔗种植前土地翻犁为夏秋翻犁,保持土壤墒情;二是改传统的浅沟种植为深沟板土种植,保证水分的有效利用;三是改传统的开沟、种植、覆膜三脱节为开沟、种植、覆膜一气呵成,采取全膜覆盖,千方百计利用和保持水分,实现甘蔗丰产高效。

来源:昆商糖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