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气候宜人,水果与蔬菜成交量的此消彼长使得总成交量同比下降了3.4%,而物价上涨因素令成交额同比上升了6.8%。
一、风调雨顺使然,本地蔬菜量增价惠
开春后天气状况一直良好,时而放晴时而阴雨,辅以总体呈上升趋势的气温,助力了本地蔬菜的快速生长。促使本地蔬菜的成交量大幅攀升73.2%。其中莴笋品种取得了“双第一”:一是在总成交量中占比最大。为总成交量的66.7%;二是同比提升幅度最大。今年月成交量为3800余吨,去年同期仅为1500余吨,增长幅度为147.8%。小葱、生菜和大白菜紧随其后,成交量分别攀升了53.7%、45.5%和41.2%。
成交量的大幅攀升并没有带动本地菜农收益上的丰收,供大于求的局面令成交均价下滑明显,去年同期总体平均价为3.0元/公斤,今年仅为1.1元/公斤,降幅为63.3%。85%的蔬菜品种的成交均价呈同比下降趋势,以莴笋70.0%的降幅最大,从去年同期的3.4元/公斤跌至今年的0.9元/公斤。大白菜、蒜苗、小葱、小白菜、菜花和芹菜同属于40%—60%这个降价区间里。
月末几天在交易区中进行交易的菜农与商贩寥寥无几,预示着冬季播种蔬菜的收获期已接近尾声,田间地头的蔬菜存量已不多。预计下月将处于冬春季蔬菜供应的交替期,届时蔬菜的整体上市量将会有所减少,对于现今低迷的成交均价将会起到拉升作用。
二、天气影响明显,外地蔬菜交易”两级分化”
各地普遍晴好的天气助推了蔬菜的生长,令本月外地蔬菜的成交量同比上升20%。鲜菜类蔬菜的来源地发生改变,本省和江苏福建为主要来源地,占总成交量的65%,海南广东等省所产的冬季蔬菜逐渐减少,成交量仅为上月的40%,品种主要集中于冬瓜、红椒、黄瓜等销量大且易存放的品种。由于运输距离缩短,便捷程度增加,本月所成交的蔬菜相对上月在花色品种以及新鲜程度上都有所提升。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