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感知中国”活动在2013年率先走进地处西非的刚果共和国。代表团于当地时间3月17日抵达了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为了能够亲眼见证近年来中非友好合作的成果,一下飞机,随团的国内媒体记者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中国援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这座坐落在距布拉柴维尔市17公里外的农业示范中心修建于2011年,占地约59公顷,是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果,加强中非农业合作交流,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建立的。2012年9月4日,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与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回良玉共同为示范中心揭牌剪彩。从此,来自国内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扎根非洲,开始了向当地人民传授中国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辛勤工作。
刚果(布)地处非洲热带地区,赤道横贯中部,年平均气温高达18-30摄氏度,农作物的自然生长条件较为苛刻,再加上当地种植技术较为原始,病虫害严重,蔬菜粮食的产量始终较低,每到雨季,当地人民都要经历一段缺粮少菜的困难时期。而农业示范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关乎当地百姓温饱的民生问题。
中国的援刚农业专家从国内引进了优良的作物种子,通过在当地进行大量种植试验,选取了最适宜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品种,向刚果民众进行推广,教授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
农业示范园主任王永壮向中国网记者表示:“援刚的农业专家们放弃了国内优厚的工作条件,来到条件艰苦的非洲盆地,几乎是从零开始,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地开拓出了如今初具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他们远离家人,忍受孤独寂寞,克服热带湿热气候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带来的各种疾病,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节假日,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是旁人难以体会的。”
如今,中国专家们的辛勤汗水终于有了回报。记者在农业示范园内看到,经过改良的非洲木薯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而在专家们的精心培育下,来自中国的上海小白菜、无籽西瓜、丝瓜、冬瓜等品种也首次在刚果的土地上结出了果实。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