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昆明蔬菜供应量不降反增 连旱增产创奇迹
2024-05-03 23:34    3861 

近年来,昆明加大蔬菜价格调控力度,只为解决百姓“买菜贵”问题。尽管如此,仍有人担心4年连旱会成为蔬菜价格上涨的“元凶”。记者调查发现,已建成的11万亩蔬菜基地使得昆明蔬菜供应量不降反增,创造连旱增产奇迹。

去年,昆明把“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放在十大民生工程之首。记者调查发现,蔬菜产量在连旱下逆势增长。市农业局数据显示:2010年1至2月,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06万亩,蔬菜总产量33.36万吨;今年同期,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4.5万亩,总产量40.89万吨,分别增长43.6%、22.56%。

昆明从2011年着手建设蔬菜基地工程,在山区、半山区基本放弃种植蔬菜的情况下,已建成的11万亩蔬菜基地使得蔬菜供应量不降反增,成为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中流砥柱。而蔬菜产量创造连旱增产奇迹,关键在于各级政府、企业应对旱情的正确决策。

种植成本增加不足5%

正确决策稳定菜价

烈日当头,云南盛中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家德靠在自家的300多亩蔬菜大棚门口,发出一声叹息。2011年底,他在宜良县马街镇承包了300亩土地,建起蔬菜基地。在市民普遍担心连续干旱导致菜价上涨时,王家德担心的是地里蔬菜“长得太好”,他说:“春节后是全国蔬菜市场的低潮期,原本2元多的油麦菜,现在5角钱都没人来收,要是再长,菜一长秆,就要不成了!”

和王家德一样,这段时间,全市很多蔬菜基地的老板和大户们,都希望地里的菜能长得慢一些,等菜价高一点再上市。

一边是卖家担心发愁,一边是市民对菜价上涨的抱怨。显然,干旱对蔬菜基地的产量影响不大,4年连旱并非菜价上涨的“元凶”。

宜良蔬菜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国良算了一笔账:建设水泥大棚每亩需要1.5万元,可以用20年,每三年换一次塑料棚;喷灌水管每亩800元,保守估计能用10年;地膜覆盖每季每亩100元;抽水电费每月每亩70元……算下来,每亩地使用节水设备的成本不会超过800元,按当前甜椒的价格计算,一亩地约能实现经济效益6000元,算下来,节水设备总投入仅占10%左右。如果再算上装了设备之后省下的人工成本、增加的产量,干旱导致生产环节额外增加的蔬菜种植成本不足5%。

来源:昆明日报(昆明)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