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主产区收购量减少凸显中晚稻价格疲弱
2024-05-03 23:31    8049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3月5日,秋粮主产区湖北、黑龙江等17个主产区收购中晚稻4532.6万吨,同比减少345.2万吨,减幅达7%。中晚稻收购量的减少,凸显出价格疲弱。

三月份应该是各类院校学生上学、农民工外出务工,大米消费量增加的时期,也是粮食市场价格上升的时期。但是,据《中国粮油信息网》消息,3月13日,湖北武汉地区米厂晚籼稻收购价每市斤1.32元,晚籼米出厂价2.08~2.10元;湖南衡阳地区米厂优质中籼稻收购价1.30元,普通中籼稻到厂价1.28元,优质中籼米出厂价1.94~1.96元,普通中籼米出厂价1.86元;湖南常德地区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30元,普通中籼米出厂价1.86元。

我国中晚稻的市场价格从2011年11月中旬以后每况愈下。当时中晚籼稻最高收购价格曾一度上升到每市斤1.47元,随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价格开始下降。

2012年雪上加霜的,是我国大量进口大米。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231.6万吨,同比增3.1倍,为2000年以来最高值。如果加上走私大米,我国2012年进口大米总量将超过300万吨。这些来自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大米,以低于国内同等大米20%—40%的价格严重冲击国内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稻谷20429万吨,增产328万吨。获得历史性大丰收,理应增加收购量,可是去年稻谷收购量累累减少,足以显示出价格的疲弱。

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农民对粮食产品出售价格的期望值提高无可非议。在达不到预期的价格情况下,农民是不会急于出手的。

稻谷市场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单单是个收购量减少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收入减少,影响种粮积极性的问题。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势必导致国内稻谷生产量的下降,到时我国将不得不从国际上硬性购买。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靠别人过日子,饭碗端在别国的手上,是比缺乏石油更为危险的事情。因此,国家要从多方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米价格的上升,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龚锡强)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委员会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