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产养殖户来说,过年是个分水岭,年前和年后的价格差别很大,所以不少农民“惜售”想卖个好价钱,倘若年后价格走高,赚钱;如果走低,赔本。但即使经验再丰富的鱼农,也不能完全把握市场规律,鱼中(渔产市场收购中介)阿员说,“他们都是抱着一种赌博心态”。
过完年收购价每况愈下
上午十点左右,杏坛路涌村的马路边,两辆大卡车相向而停,七八个男人抬着塑料桶改装的鱼篓,一趟又一趟搬来刚出塘的生鱼,女人们则坐在小板凳上,迅速地将生鱼分拣到不同的筐子里。不同规格的生鱼,收购价格不同,比如四斤以上的五元多,三斤左右的四元多等,最便宜的甚至到了六毛钱。一般都是整塘收购,分别结算价格。
鱼中阿员是整个收购活动的组织者,他的工作就是联系老板和养殖户,从中收取中介费用。据他说,这位出塘的主人阿林,在年前收购价超过6元一斤时,并没有全部出塘,而是期待价格更高,但是,等到过完年了,生鱼的市场低迷,收购价格也每况愈下,可是由于鱼类特性,即便现在亏本,也只能出售了。
“谁也说不准,以前也有节后上涨的。现在卖生鱼肯定亏本啦,但也没办法,生病了更麻烦!”阿员说。阿林昨天只出了一个8亩左右的塘,这样一个塘,可以养殖8万斤左右的生鱼,对于养殖成本,他并没有细说,但并没有否认亏本的事实。
市场零售价也在降
位于大良府又市场的海鲜市场,一位姓陈的鱼贩说,他批发的都是大规格(一般在三斤以上)的生鱼,零售价年前是16元/斤,现在只要11元/斤。“天气冷的时候,大家买生鱼打火锅,现在不买了,都是一些茶楼来买。”这位鱼贩说,在他看来,年前价高年后价低是很自然的,“连鳗鱼价格也降了六块多呢。”阿员则认为,生鱼市场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喜欢吃生鱼的人群越来越少。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