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大白菜剥掉好几层,买柿子捏来捏去,捏坏了又不买......”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在超市选购果蔬时,经常碰到有人过度挑拣,导致果蔬受损严重,没有人购买,造成大量浪费。
过度挑拣致果蔬破损
9日上午,记者在新建路某超市蔬菜销售区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逐一挑选货架上的柿子,并不时用手捏捏,以此判断柿子是否新鲜;在挑选大白菜时,该顾客又将白菜最外层的几片叶子全部撕掉。这样的现象,在各大超市普遍出现。不少市民表示,购买蔬菜时,为了能在称重的时候不“吃亏”,挑挑拣拣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在该超市的果蔬销售区,记者看到,受损的蔬菜、水果占了不少比重。该超市的工作人员说,上架前,这些都是经过挑选的新鲜蔬菜,但销售一段时间后,就会剩下不少“卖相”不好的蔬菜,除了放置时间较长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市民挑来挑去后受损,卖不出去了。
“剩下的蔬菜、水果,除了特价销售一部分外,其他的都扔掉了。”金沙路一家超市的老板刘先生说,蔬菜销售的损耗很大,除了进货时就存在残损外,顾客挑选时,也会有大量的浪费。
对于市民的过度挑选行为,刘先生表示很无奈:“我们工作人员本来就少,根本照看不住。”
按新鲜程度分级销售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因市民过度挑拣而造成的蔬菜、水果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有些顾客将洋葱外皮撕掉好几层,最后却不买了,还有些人则是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用手指掐黄瓜,看是不是很嫩,结果把很多黄瓜都掐出指痕。此外,像草莓等水果本来是用塑料薄膜包装好的,一些顾客却将薄膜撕掉,导致水果因为沾染污物或被碰掉外皮而卖不出去。”新建路一家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类似这样的浪费每天都会发生,超市也很无奈。
对此,市民贺女士建议,超市如果能对蔬菜实行分级销售,也许可以减少挑拣损失。
贺女士说,同样的价格,大家肯定都想要最新鲜的,如果销售商按照果蔬的新鲜程度,实行分类销售,就可以避免顾客因过度挑拣而造成的大量浪费。
来源:榆林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