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鲅鱼、鲳鱼、刀鱼、牙片鱼、蛤蜊……青岛人爱吃海鲜,而且习惯吃本地货。在青岛海鲜市场,随处可见出售本地海鲜的小商贩。那么这些海鲜到底是不是本地货?昨天记者做了调查,青岛本地海鲜的面纱被揭开。
缘起
“本地货”原是外来货
“为什么市场上见不到本地黄花鱼了,都是一些外地货?”昨天,家住台东一路的林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青岛住了40多年,一直喜欢吃本地海鲜,但最近两年,青岛的海鲜越来越少,市场上虽然有不少打着本地牌子的海鲜,但一看就知道,这些海鲜并不是青岛货。
昨天早上,记者在抚顺路市场看到,许多挂着水产公司牌子的大小货车,拉着大量的海鲜往市场运送。一名做海鲜生意的商贩告诉记者,这些海鲜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本地海鲜少了,外地货就有了市场。而到了上午9时许,海鲜市场上开始慢慢热闹起来,一些海鲜摊老板喊着:“都是本地海鲜,沙子口刚上岸的,多新鲜。”记者注意到,许多市民在摊位前购买所谓的本地海鲜。市民王女士说,明知道买不到本地海鲜,自己也认不出来。市场上很多蛤蜊都说是本地的,可吃起来味道却不一样。有一次她买了一条鲈鱼,摊主说是本地的,可让懂行的人一看,这些鱼都是美国进来的冻货,价格还很低。
探访
内行人一眼认出冒牌货
“由于国外和南方的鱼便宜,许多贩子就打起了冒充本地货的主意。”在青岛从事30多年海鲜工作的张先生说,他对青岛海鲜1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他是看着海鲜的变化一路走来。只要到各大市场上转一圈,基本上就可看出鱼的“身份”。为了弄清青岛市场上本地海鲜的真假。张先生答应陪记者到几个海鲜市场转一圈。
“你看,这些刀鱼一看就是浙江舟山产的,还有这些蛤蜊,是来自大连的。”昨天上午,记者跟着张先生刚刚进入镇江北路市场,他立即指着几个海鲜摊位悄悄说道。“咱们青岛本地的刀鱼,每年春、秋两个季节产量最多,目前还没有上市,市场没有本地刀鱼。本地刀鱼肉厚、眼睛比南方刀鱼要小一圈,头、嘴巴也要小一点,尾巴短,身上基本是银白色的,没有那种发青的特别亮的光泽,也没有背脊上的凸出骨头,一看就是冒牌货。”
来源:青岛早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