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已经连续九年超过1万亿斤。但是九连增背后的代价是什么?是高强度的掠夺式生产经营和长期巨量的化肥投入,是由此导致的土壤板结退化、中低产田大量产生、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院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本次“两会”上,他将向新一届政府呼吁,重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壤输入,这是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大问题。
这位我国著名的北方超级稻研究首席科学家,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全国两会上,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盛世粮食危言——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堪忧》,科技日报当时曾以《陈温福代表呼吁:防止谷贱伤农》为题进行了报道。这份建议立即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会后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迅速出台了“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平抑化肥价格、提高粮补”等措施,使千万农民获益。
今年上会,陈温福代表依然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他分析说,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强制推行耕地的“占补平衡”。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大片良田被置换为劣地,面积平衡了,耕地质量却在下降。从农业系统内部来看,由于我国粮食安全压力大,耕地无法得到休闲,加之粗放的经营方式以及化学肥料的长期大量投入,过去的良田沃土,现在也开始退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地力明显下降,并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等明显的农业次生污染。旧的中低产田尚未改造,新的中低产田又大量涌现。资料表明,到2009年,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已经上升到了耕地总面积的70%。
来源:科技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