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是宁夏独具特色的产业,也被称之为“水中捞银”的产业,近年来实现了较快发展。2012年,全区渔业面积达到 81.8万亩,水产品产量14.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2.5亿元,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7950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22.2公斤,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走在全国前列。经过短短四年发展,稻蟹生态种养达到13.7万亩,亩净增效益1000元以上,实现了“一地双收”、“一水多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渠道。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进一步充分发挥宁夏资源优势,挖掘产业发展潜力,2月28日,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柱在全区渔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突出抓好“五个一”。筛选“一个主养品种”。充分利用黄河资源,发挥宁夏黄河土著鱼类品质优、市场效益好、养殖技术成熟的优势,大力发展黄河鲤、黄河鲶养殖,加大亲本选育和苗种繁育力度,真正做大、做强黄河鱼产业。在此基础上,加强名优品种的示范推广,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推进“一种养殖模式”。坚持池塘标准化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同步推进,通过池塘标准化养殖提高养殖产量,通过大水面生态养殖提升产品品质。充分发挥宁夏水质清新、污染少、鱼类生长速度慢但品质好这一突出特点,着力打好品质这张牌,加快资源优势向品质优势转变。探索“一条营销策略”。注重利用区内区外两个市场,总结“宁夏灵汉渔业”等企业“餐饮+养殖”等成功经验,探索产销直通的差异化营销渠道,实现优质优价。打好“一个时间差”。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养殖季节差及对鲜活水产品长途运输的影响,使4-7月份及高温时期成为我区水产品销售高峰期。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时机,打好这一时间差,加大鲜活水产品销售力度,实现季节性均衡上市。要加强池塘改造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养殖能力,力争水产养殖及销售效益最大化。拓展“一种功能”。要进一步拓展渔业功能,积极发展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多元化、精品化现代休闲渔业,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拓宽从渔农民增收渠道。(幻巧)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