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由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正式实施。据悉,新标准是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亮点是将茶叶定义为饮料类产品,今后上市销售的茶叶产品必须符合25项农残限量,这就意味着今后消费者的饮茶安全将更有保障。
农残标准的不断提升,对我区茶企会不会产生直接影响?茶农又将如何应对呢?1日,记者特地采访了我区几家茶企负责人。
“我们公司生产的茶叶早就通过了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一直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而这套新标准中的涉茶部分只是将我国现有涉茶的农药残留标准合并统一、修正完善,检测数据更为细化而已,但其实这一点我们早就做到了,所以无论新标准出不出台,都不会对我们企业的销售产生任何影响。”杭州鸿牌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洪华坚定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无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如何变化,从源头抓好茶叶的质量,提升企业自身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据洪华介绍,每年除了上级部门要来公司进行两次例行抽检之外,他还会亲自上门委托一些专业机构到基地里进行检测,符合标准的产品才会上市销售,这么多年来,茶叶的品质一直很有保证。
洪华还透露给记者一个“秘诀”,那就是茶农可以严格按照区茶叶协会与区农业局合作制定的《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生产茶叶。“如果能按照模式图上的要求一步步去生产,基本上都能达到新标准的要求。”洪华告诉记者。
除了提前做好应对新规的准备之外,作为我区茶叶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的进化镇,也在新规进入倒计时之前,举办了一次茶园生态管理技术培训班。
据悉,本次培训班由进化镇农办、进化镇成校、进化金峰茶叶合作社联合举办,特地邀请杭州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杭州市茶叶学会负责人余继忠研究员为茶农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课,全镇40多户茶叶种植大户、金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部分社员代表参加了培训。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