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项有关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国际合作项目发布了研究成果:认为未来复种区域的北扩及复种指数的提高,将有效减少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项目组成员之一,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对记者说,过去一直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中国农业带来负面影响,但在此次研究中通过综合评估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复种区域的北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可以“抵冲”气候变化对单季农业生产的减产效应,从而提高总体产量。
研究人员解释说,全球气候变化使过去不能种水稻的地方也能够种了,而且还能扩大种植,或者过去只能种一季作物,现在可以种两季了。该研究认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农业气候资源增加,会使得中国农业复种区域北扩,复种指数上升。特别是东北区域未来水稻单产潜力和播种面积都会显著增加。
此外,这项研究还对模型模拟的未来中国9大流域作物需水量和中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未来各流域灌溉可供水量进行了比较,认为即使各流域灌溉水利用率能够按计划提高,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仍存在较大的灌溉水资源缺口。(科学时报)
来源:科学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