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与铁观音套种,提升效益。(资料图片)
“以前,旱时求雨,涝时排水,只能靠天吃饭,20年来都是如此。而现在浇地很方便,遇上旱涝天都不怕了。”日前,在安溪金谷镇东北部偏远山区的东洋村村头,村民老陈正在自家地头引水浇地,水流顺着灌溉渠汩汩而下。“这可是咱们村的致富之渠。”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记者看见一条长约2公里的水渠顺着山势蜿蜒而下,基本实现对该村茶园的全覆盖。
有了水,也有了路。离水渠不远处,一条全长3.7公里、宽5.5米的通乡公路——东岱公路完成硬化,三条共5公里长的机耕路进行整修,更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劳作。“水通了,路通了,紧接着,科技也来了。现在茶园、农田丰收了,村里的人均收入仅两年就翻了一番。”该村主任陈桂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两年前省委选派驻村干部康志荣的到来。
科技助力茶叶单价翻番
水源灌溉问题解决了,但康志荣发现,村民们在茶园管理和茶叶制作上也较为落后,导致收入增长乏力。“质量不高,销路不畅、售价低,一斤茶叶不到2块钱。”如此贱卖令康志荣感到心疼,他暗暗下决心要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来提振本地产业。就这样,来自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的专家团队以及县科协、农茶局、感德镇制茶能手等就成了村里的常客,实地指导村民种茶制茶。
“没想到施个肥也这么有讲究,劳作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村民老陈口中所说的“讲究”,其实是“测土配方”。“在专家们的指导下,通过取土采样、化验,测试出每一地块所缺营养元素,茶农们根据数据‘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施肥,降低生产成本,并建立无公害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有效促进茶叶增产增质。”康志荣介绍,相比两年前,村里茶园的产量提高了30%,同时,品质的提升也让单价翻了一倍多。
针对销路难题,销售平台也随即搭建。“以前都是自家拉到镇上最远到县城去卖,现在一到采摘季节,就有人上门收购,省力又省心,还能卖个好价钱。”加入新成立的茶叶合作社,村民肖积芬尝到了不少“甜头”。据介绍,该合作社与泉州知名品牌九洲韵茶叶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有效扩大了茶叶销售量,节约了销售成本。
东洋村驻村干部在介绍该村建设情况
引新产业拓宽致富渠道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