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记者来到安徽省砀山县李庄镇山屯村,这里是砀山县最大的油桃生产基地。
“咱们山屯村村前村后都是油桃,2012年又新建了300个塑料大棚。目前共有1800座塑料大棚,全社种植面积3500亩,油桃年收入高达2000万元,乡亲们都收入不错。”村委会副主任、山屯油桃合作社理事长董爱珍自豪地说。
站在村口,记者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座座白色的塑料大棚。
“走吧,咱们去基地转转,到棚里看看。”董爱珍边说边在前面领路。
“往年这个时候,桃花早就开了。最近长达半个月的持续低温推迟了花期。”董爱珍边走边说,“只要温度升上来,不出三五天,棚里的桃花就全开了。”
说话间,记者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油桃都种在温室大棚内,有的大棚只是搭了骨架,并没有用塑料膜遮盖,油桃就这样直接种在露天大棚里。
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看到只有骨架的大棚叫‘冷棚’,用塑料覆盖的大棚俗称‘热棚’。由于温度的差异,冷棚油桃比热棚油桃的花期晚、成熟期长。油桃如果统一大批量上市,供大于求的话价格就低了。有了时间差的保护,不仅能提升油桃本身的价格,让果农获得良好的收益,还能拉长油桃的供应时间,让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油桃。”董爱珍解释道。
可是,仅仅靠“时间差”,合作社年收入就能达到2000万元?记者将信将疑。
“时间差的利用只是一个小窍门。这里面学问可多了,为了这,我没少伤脑筋。”董爱珍卖起了关子。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