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华厨具网>资讯> 市场活动>粮进棉退
粮进棉退
2024-05-03 22:04    5780 

还有1个多月,棉花就要播种,但杨会芝到目前为止只卖出7200斤棉花种子。而去年此时,她已卖出将近1万斤。

现年49岁的杨会芝,在山东武城县新汽车站附近销售棉种多年。根据经验,她认为在剩下的1个月里,要卖到去年的销售业绩——1.5万斤的可能性不大。

“过年回娘家平原县看了下,那里已经基本上没什么棉花田了,全都变成了麦田。武城这边也是。”2月22日,杨会芝指着武城县公路边的田野说,“武城去年的棉花田今年估计有一半都改种小麦了。”顺着她的手指望去,那些田地里的麦苗已经长得绿油油。

杨会芝看到的只是中国传统产棉区悄然变化的一小角。近年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原棉花主产区的农民弃棉改粮的趋势愈演愈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杨的家乡山东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已从上世纪80年代高峰时的2000万亩。减少到2010年的1170万亩,今年预计将进一步跌至900万亩。

受此影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也从1991年的1.02亿亩减少至2011年的7557万亩。而相应地,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则从2007年的14.9亿亩增至2011年的16.5亿亩。

“订购棉种的电话越来越少。”这一趋势已让杨会芝打定主意,“做完今年,就放弃棉花,改做核桃生意。”

杨会芝的选择不足为奇。奇怪之处在于促使她作出这一选择的那些农民——事实上,目前粮食的种植收益并不如棉花高,而产棉区的农民却采取了看上去与市场原理背道而驰的行动。

怪异背后,是中国农村正经历深刻巨变的图景。

消失的棉花

在山东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眼里,杨会芝看到的变化,其实早在4年前就已经发生。

山东德州原是国内棉花主产区。但在2012年,德州植棉面积减少到130万亩,比2008年下降一半以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