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三级跳”、洗车费翻番、餐馆加收服务费……新春伊始,“涨价”成为不少消费者的“蛇年初体验”。记者跟踪采访了解到,剔除正常的节日涨价因素,搭车涨价、暴利环节、隐性成本是导致部分行业价格“异常波动”的三个重要推手。
贴上春节标签搭车涨价
“1月份,蔬菜、蛋肉鱼整体价格环比上涨,81种蔬菜均价为5.98元/公斤,环比上涨超过18%,预计2月涨幅更高。”南京市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众彩物流”负责人说。“这几年,春节前后菜价都是"三级跳",一月份、春节前、春节中各涨一次。”家住南京市江宁区的武大妈说,韭黄、豆角、茄子价格翻番了,超市里的菜好多都要10元一斤。
大年初七,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家理发店,普通“洗、剪、吹”的价格已经由30元升至50元。洗车费从节前的几十元,上涨最高达到300元。
暴利环节削弱调控效应
为了平抑春节价格,发改委、商务部等出台了价格备案、开设平价超市等措施,保证了市场基本供应。交通部对高速公路实行免费,减轻出行成本。
但记者了解到,一些经营性领域出现的借春节之名行宰客之实的“暴利环节”削弱了国家价格调控的效应,让节日物价“此消彼长”。
专家呼吁出“反暴利法”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李洁分析,节日涨价价格虽然由供需矛盾引发,但如果出现恶性涨价现象,必然有投机行为存在。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呼吁应该出台“反暴利法”,对企业的合理利润作出规定,若超过一定比例就算暴利,对其进行处罚;同时还要让涨价企业出示相关单据证明其涨价行为的合理性。(向山)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