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白银耳鸡为我国稀有的白耳系蛋肉兼用型鸡种,肉质鲜美、香味独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06年8月,入选国家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成为畜禽类“国宝”。
临近年关,正是畜禽类销售的黄金期。然而记者走访时发现,堪称畜禽类“国宝”的白银耳鸡却只能游走在农贸城、菜市场等低端市场,酒店、超市等消费场所却难见身影。
“酒店、超市等消费场所的原料用鸡大多是白羽肉鸡。”该镇占塘村土鸡销售商姜庆华说,白羽肉鸡体重较大,每只重达2-3公斤,适合分割和切块烹调,是酒店、超市的首选原料;另一方面,这些场所的需求量大,白羽肉鸡成长周期短,只需45天左右,加上工业化集中养殖,价格比较便宜,每斤只需7—8元,能够批量供应这些场所的日常所需。“相比之下,白银耳鸡属于地方品种土鸡,生长速度慢,成熟期需要90天左右,价格可达34元/公斤,在价格、产量上,白银耳鸡都不占优势。”姜庆华相告。
“白银耳鸡目前的主要销售市场是农贸城、菜市场等低端市场,主要以家庭消费为主。”市白银耳鸡产业化协会会长毛和清分析,因为酒店、超市等消费市场难以打开局面,极大地制约了该镇白银耳鸡产业的发展壮大。
产量、组织化程度低是主因
“目前坛石镇有养殖户4500户,其中养殖量超过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50余户。”毛和清说,农民养殖白银耳鸡的随意性很强,很多都是看着市场行情在养殖,因为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养殖户养殖的白银耳鸡品种较杂,影响了白银耳鸡的总体品质。
“散户的随意性养殖只是坛石白银耳鸡产量不高的一个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还有缺少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养殖企业。”镇农技员王培余说,目前该镇有白银耳鸡生产企业3家、合作社12家,最大的养殖场年饲养量也只有4万只左右、产蛋在10至12吨之间,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长期定量供应的能力。
“除企业和合作社养殖规模小外,企业和合作社之间各自为战,信息不共享,导致收购商压级压价现象经常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姜庆华说分析。
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是出路
来源:中国肉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