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10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今年“一号文件”首次聚焦“三农”工作“软件”问题,也就是“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随着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农村情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去年全国农民工达到2.6亿人,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一些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的平均年龄已达55岁以上,而且今后相当一部分年轻外出务工人员不再有返乡务农的意愿,农民势必进一步老龄化,“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日益严峻。
如何解决农民人手短缺和老龄化的问题?今年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就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具体地讲,培育一些新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合理的土地流转,让土地向一些种田大户、种田能手集中,从而确保土地不会闲置撂荒,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扶持农民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包括各类种植业和养殖业专业合作。截至2012年,我国已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8.9万家。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采购农资的成本大大下降,机械化耕作更为便利,农产品市场销路更为畅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农产品品牌和附加值都可得到提升。实践证明,这种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集约化生产,有助于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农业的规模效应、克服“小生产”难以应对“大市场”的矛盾。
来源:人民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