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大户”成为安徽种粮主体
2024-05-03 21:08    5342 

“小岗村像我这样种30多亩地的家庭还有几家,我正找其他村子,看能不能再包一点,就我们县,全县多数耕地都可以由专业户来种。”近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称种粮“小户”的李中山看来,现在农村人口减少,真正种地的人就是像他这样的种地能手和种地大户。“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你种地多,有肉吃;我们种地少,同样也有饭吃。”村民韩红霞说,她家10亩多地,有7亩被村里征作宅基地,余下3亩左右自家种。“地虽少,但可以保证口粮,农闲时在村里干点小活,一天挣60块钱,里外不耽误。”笔者调查发现,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距离县城较远,因乡镇企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企业经常发生停工甚至倒闭,部分村民在理智与感情上选择保有土地,不愿意流转,认为拥有土地比较安心,土地对于他们,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生活基本口粮,能否增加收入并不重要。

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表示,从庐江实际看,少数种粮大户想扩大规模,却受资金困扰,目前金融信贷政策难以满足种粮大户的需求,部分大户因缺乏资金,难以提升装备水平和扩大生产规模。此外,农田水利处于长年失修状况,给种粮大户在生产上带来很多不便,不利于规模扩张。

“不管哪种形式,企业和合作社自己种地不多,种田主体是以家庭为主的种粮大户,并且中、小大户为主,这一格局将会长期存在。”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表示。

阜阳市颖泉区葛浩新是安徽有名的种田高手。他曾是阜阳市农科所一名技术人员,如今流转了12860亩土地。2012年秋收之前笔者采访他,当时他正为玉米的机收还是人工收而烦恼。“最后我采取一半机收一半人工收,经比较发现,两种方式收割成本相差不是很大,但玉米收割机机型较大,收割后地被轧板了,种地最忌讳这个。现在回过头来看,机器化并非是精细化。”葛浩新说,将农业规模经营理解为土地的大规模经营,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