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黔西南州传统经济作物,也是前景可观的特色产业。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惠农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谓导向鲜明。本文围绕茶产业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一一进行探究,抛砖引玉。
一、黔西南茶产业现状
茶叶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后,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帮扶政策的推动下,发展方兴未艾。截至2012年底,黔西南州茶叶面积发展到26.5万亩,年产干茶5490吨,年产值17860万元。全州现有77家民营茶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叶个体经营户上万家。茶叶种植、加工和营销已覆盖州内6个县(市)的31个乡镇148个村,从业人员2万多户10万多人,已有注册的茶叶产品商标及名称25个,获国内奖项30余个,其中,较有影响的品牌有贵隆、莫忙、清韵、普天、松风竹韵、羽韵绿茗、七舍涵香、观音甘露、龙角茶、坡柳茶、娘娘茶等。目前,全州茶叶产品品牌的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茶叶企业弱小。茶叶企业缺乏品牌打造联动协调的意识,各自为战,势单力薄,品牌杂乱,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本、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综合体系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被省内外认可的知名品牌。在茶叶产品经营上,缺乏知名度,价格低,附加值不高,有的茶叶企业虽然经营多年,仍然没有自主和稳定的营销渠道,大部分盈利流入中间商手中。
公司名称与商标名称不统一。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老的茶叶企业绝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成立的,公司名称是以地域名称来确定,而商标是事后注册的,因而造成两者名称不协调或出现有商标没有商号,或将商标和司标同时使用等现象,混淆不清。即使是近年来改制的企业,也只是将原公司名称略微改动,而不使用商号。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