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金龙鱼”吞了“射阳大米”?
2024-05-03 20:50    7615 

本土“集体品牌”如何培育发人深思

包装讲究的米袋上,显眼位置印着“金龙鱼”3个字。仔细看一下,包装袋上还用小号字印有“射阳大米”商标——记者近日在超市发现的这种大米,属大宗农产品初级加工品贴上外资品牌,而这个现象在省内罕见。

金龙鱼是新加坡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品牌,这一品牌食用油的知名度很高。“射阳大米”也是著名商标,是中国地理标志,省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3块牌子的农产品。如今,这中外知名商标集于一身,究竟是怎么回事?

“‘射阳大米’商标被益海嘉里使用,是经过允许的。”射阳县大米协会会长张长礼告诉记者,“射阳大米”是个集体品牌,全县50来家大米加工企业都使用这一商标。大约3年前,益海嘉里在射阳开设大米加工厂并加入县大米协会,每年缴纳五六千元会费,经协商,协会同意他们使用“射阳大米”商标。“现在,我们的商标被放在不显眼位置上,像个陪衬,心里当然憋屈。为了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协会几年来花了60多万,付出的精力就更多了。如果他们益海嘉里能突出我们的品牌,我们当然乐意;但现在这么做,对提高射阳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好处不大。”

作为大米协会会长,他感到别扭的是,明明还是射阳和周边地区生产的那些稻米,明明还是过去的种植方式,怎么外资一来,戴个外资品牌帽子,就搞得好像成了外国货呢?

“好在金龙鱼与射阳大米的销售渠道不同。射阳大米传统销售市场是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农贸市场,而金龙鱼的销售主要是全国各地超市。”张长礼说,金龙鱼在射阳的企业每年加工大米只有10多万吨,而射阳本土加工厂的加工能力达90多万吨,因此,“目前来看,还没有挤占本土企业的销售渠道。”

来源:新华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