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等撰写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的论文。这标志着中国在“小菜蛾基因组”这项课题中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也表明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小菜蛾是什么?破解小菜蛾基因组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小菜蛾基因组的项目主持人尤民生对此进行了介绍。
小菜蛾是“蔬菜杀手”
小菜蛾又名小青虫、两头尖、吊丝虫等,是白菜、花椰菜、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头号杀手”,每年令全球蔬菜生产损失数十亿美元。
小菜蛾之所以能够成为“头号杀手”,主要是因为它繁殖能力强,在我国南方每年可发生15至20代。世代越多,防控越难,尤其难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而十字花科蔬菜多数是换茬频率很高的种类,难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次,小菜蛾分布范围广、抗药能力强。据专家介绍,小菜蛾不仅对于十字花科蔬菜自身产生的化学防御物质具有免疫能力,而且对于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化学或生物药剂也有极强的解毒能力。早在上世纪40年代ddt出现后,仅过了10年左右,小菜蛾便在昆虫界第一个产生抗药性。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小菜蛾又是第一个对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素产生抗性。
如此强大的生存能力,也就意味着强大的破坏能力。据统计,目前十字花科蔬菜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蔬菜。小菜蛾强大的破坏能力和抗药能力,给我国以及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研究者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小菜蛾造成的损失和防治费用已高达40亿至50亿美元。
基因组数据质量获国际认可
通过基因组解密来寻求最终破解小菜蛾防治之道,一直是世界各国农业科学界内激烈竞争的战场。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