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农历新年,进口水果市场也迎来销售旺季。在购买、品尝进口鲜果的过程中,消费者也带着一丝疑问,怎么知道自己买到的是正宗“洋水果”呢?
记者走访大小超市、水果店发现,每种果品堆头中间插的标牌上一般都写着品种、产地和单价,但无法进一步验证,所标“智利大樱桃”真的来自智利,“美国脐橙”又是来自美国哪个州的哪个农场。记者拨打客服热线咨询进口水果销售网站,被客服小姐告知,“我们采购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进口证明,但消费者看不到。”
有调查称广州超市近三分之一洋水果产地与标签不符。那么,上海的洋水果市场究竟有多大市场容量?有没有可能存在“以土充洋”的漏洞?
记者从上海果品商业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处了解到,上海一年消费水果约180万吨左右,其中洋水果占16%不到。按此粗略计算,上海市民一年吃掉洋水果28万吨左右;记者又从洋水果入境的把关部门——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2012年该局共检验检疫入境水果1万余批,货值4万多美元,共计超过35万吨。这两组数据虽不同,但数量级相近,从上海口岸入境的洋水果不是全部在上海本地消化,一部分会被运输至国内其他地方销售;反过来,在上海市场售卖的进口水果,也不都是由上海入境,也有些从其他口岸入境转运过来,因此前后两组数据不同,有其合理性。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