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龟鳖产业40年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
2024-05-03 20:33    7708 

虽说我国龟鳖人工养殖和利用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远古时代,但真正快速规范发展,还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40年,由于龟鳖是我国民众传统的美食补品,其不但有食补价值,还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所以市场需求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大,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市场起落的历练,那么我国龟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什么,产业发展前景会如何呢?为此,我就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亲身经历作一简单回顾,并对今后发展前景谈点看法和建议。

一、二十世纪的风雨历程

1、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

我国的龟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产区在湖南、湖北、河南和广东,产业中主要以养鳖为主,只有广东和湖北有很少量的食用龟和观赏龟,那时养殖简单管理粗放,养殖数量也极少,总产量也不超过百吨,市场上商品鳖的售价每500克一般不超过15元,野生亲鳖也不过16元一斤,但养殖利润还是超过一般养鱼,市场上龟鳖产品的消费流向主要是养殖者种质需要和民众食用。

2、发展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

80 年代末农村改革全面深入,特种养殖效益明显,特别是甲鱼的保健功效被长跑教练马俊仁宣传后,市场上吃的买不到,养殖更需要,价格急剧上升。当时鳖苗的价格每只35元,商品每500克280元,亲鳖每500克450元,一时间全国上下出现了东南西北中,工农商学军,想致富,养甲鱼的轰动局面。全国万只以上规模的鳖场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有上千家。但当时因养殖技术还欠成熟,养殖模式也不很合理,苗种质量又较差,所以养殖效果不是太好,加之投入的成本很高,真正获利的养殖户也不是很多,获利的只是那些在苗种和商品流通中的经销商。产业中真正上市鳖的产量不超过10000吨,龟的产量大概是鳖的1/10000。市场上龟鳖产品(主要是鳖)的消费流向为;养殖需要60%,企业公关需求25%,宾馆饭店10%,民众消费5%,市场价格呈迅速上涨势态。

3、动荡于90年代末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