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市民发现,低于2元的蔬菜已经在市场上很难见到了。昨日上午,记者在新浦区某菜市场发现,花菜5.00元/公斤、生菜10.50元/公斤、茼蒿10.50元/公斤、韭菜9.50元/公斤。以西红柿为例,在连云港(四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3.00元到3.40元一公斤,某蔬菜市场则为7.00元一公斤,价格翻倍。
菜价从批发市场到终端零售商之间的见涨情况,一般被称为菜价的“最后一公里”。菜价在“最后一公里”为何会大涨呢?菜价上涨到底经历了哪些环节?
蔬菜终端零售涨价的秘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蔬菜终端零售商从批发市场购入蔬菜到自己卖出,起码要加价60%,有的甚至加价一倍不止。
杨老板在新浦区开一家果蔬商店,店里有10名员工。近日,记者与杨老板约好一起去连云港(四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看一看。凌晨两点半,海连西路上三轮车浩浩荡荡,司机们皆“全副武装”。他们都是来自新浦地区的蔬菜商贩,共同的目的地便是连云港(四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据了解,连云港(四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天夜间11点开市,凌晨3点进入交易高峰期。
杨老板向记者坦言,菜价涨就涨在“最后一公里”,但涨价实属迫不得已。杨老板每天凌晨3点赶到连云港(四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采购蔬菜,在市场里配齐所需的蔬菜已是5点半左右,回到店里要准备蔬菜上架、开门等,“一天只能零零碎碎抽空睡觉,最多5个小时。我们赚的都是辛苦钱。”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开店每年要支付5万元的高额租金、开车的油钱、店员工资、农贸市场服务费、电费、水费等,扣除这些,还要保障赢利,结果只能给菜加价。“我们全家指着一个果蔬店生活,孩子要读书,如果利润再低,就活不下去了。”
一位在陇海中路摆摊的菜贩拒绝告诉记者每年所交的摊位费,“但肯定比租门房要低,不然,我们的价格怎么会比蔬菜店里便宜?”
龙河南路的马路市场上有许多小商小贩在卖菜,蔬菜的价格比紧靠马路市场的苍梧生活广场蔬菜价格要便宜不少。“外面那些马路市场上的商贩,哪像我们要交各种费用?”一位在苍梧生活广场里摆摊的商贩愤愤不平。
来源:连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