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葱绿茶山走来,在小小茶乡起步,福建茶叶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成绩得益于多年来福建省坚持大力推进茶叶标准体系建设,致力打造一张健康、环保、绿色的产业名片。标准化为“闽系”茶业发展蓝图绘上浓浓的点睛之笔。
福建是产茶大省,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8个茶叶产品先后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可谓“茶香四溢、誉满四海”。2012年,为了推动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助力福建茶业加快发展步伐,福建省质监局积极参与编写制定产业政策、制定相关标准、规划建设茶叶示范园,同时努力推动福建茶叶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主动参与福建省政府、省人大关于茶产业政策编写制定工作。在已经出台的《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和《关于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内容涵盖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事项,其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支持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制定茶叶质量安全地方标准”“促进茶叶标准化种植、加工”等7项涉及茶产业整体发展的细则。
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结合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福建省质监局根据茶叶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制定了一批茶叶产品的省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该省已经制定了13个茶叶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46个地方标准,其中《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该类标准的空白,《生态茶园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也已进入了报审阶段。这些标准涉及到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业标准体系,既为企业按标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也为后续监管、打击产业产品的假冒伪劣行为提供了依据。
来源:《中国质量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