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需求”是大宗商品投资者一直热炒的概念。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人们发现2012年中国工业、农业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创出新高。特别是大米进口创新高引发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关注。社科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深圳商报记者称,“进口量大不意味着国内供给缺乏。中国粮食现在非常充裕,粮食安全保障不存在大问题。”
大米等多个产品进口创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谷物类农产品达到了1398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545万吨,进口规模同比飙升156%,小麦、大米和玉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突破1000万吨的重要关口。其中,大豆总进口量增长11.2%,达到创纪录的5838万吨。另外,食用油进口增长29%,达到创纪录的845万吨。
中国农产品进口创新高不同于工业品,其所引发的国内外关注程度更高。特别是中国大米进口激增,引发外界颇多猜测。近日有外媒撰文称“中国大米进口激增影响全球”。一些境外分析师表示,“推动因素是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大幅增长,这可能引发人们对于大米产量能否满足需求的担心”。
昨日,记者采访李国祥。他认为,去年农产品进口创新高有三大因素:首先,粮食进口配合了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去年稳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食品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所以中国增加了农产品进口。第二,价格因素。中国进口改变策略不再追高,国际粮价低时主动出手。去年上半年国际市场谷物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市场。进口玉米每斤0.8元,国内市价是1.2元,东北米国内市价每斤3元左右,越南大米进口成本每斤仅一块七八,差价很明显。第三,政治因素。去年上半年大豆价格较低,国际大豆协会找上门来,希望中国增加进口。
至于大米进口创新高,李国祥分析称还有结构因素。国内需要进口饲料用碎米。不过他也表示,去年东南亚大米严重过剩,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市场,导致大米走私旺盛。
近日,美国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进口精米260万吨,进口量创出历史新高,较2011年的57.5万吨大幅增长。
中国粮食自给率低于90%
来源:深圳商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