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省政府获悉,到“十二五”末,安徽省茶叶无性系良种达到40%,建设标准化良种茶园50万亩;培育1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3个超5亿元、10个超亿元的茶业龙头企业,培育2个茶业龙头企业上市;全省茶叶一产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100亿元,综合产值达300亿元;全省茶农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达到3000元。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将以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六安5个市26个茶叶主产县(含市、区)为重点,带动全省56个茶叶生产县茶产业发展。
其中,着力加强茶叶系列标准制修订。即以四大名茶为重点,瞄准国际市场质量标准,按产品系列化开发要求,加快制定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的系列标准。黄山市牵头组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六安市牵头组织六安瓜片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同时,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茶叶“三品”认证,通过3—5年努力,使茶叶“三品”认证达到98%。加强茶叶生产源头管理,推进区域化建设,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茶叶生产监测控制体系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及安全监控体系。在茶叶生产企业全面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大力推进产地标识、条码制度和质量认证。
此外,加快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各茶叶主产市按照到“十二五”末茶叶清洁化加工和优化改造达到50%以上的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四大名茶市级以上茶叶加工企业要加快优化改造步伐,尽快满足清洁化加工的要求。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商标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优势茶产业,严厉打击假冒商标侵权行为。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