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境内的前进农场,职工李全早早地把300多吨水稻运到粮食“银行”来,经过采样、化验、检重等程序后,“存折”上就有了包含重量、出粮率、含水率等在内的详细存粮信息,剩下的就是待价而售。
李全口中的粮食“银行”,是北大荒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即三江平原上探索粮食“银行”运营模式的首批试点企业,2008年开办这项业务至今,粮食“银行”在东北三省已家喻户晓。
粮食“银行”对粮食进行科学存储,不但减少了粮食损耗,确保了粮食品质,而且美化了新农村环境。此外,商品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基本化解了针对粮食囤积居奇的难题。
建三江分公司仓储主任董晓清告诉笔者,“公司的烘干塔每天能烘干500吨粮食,6个库房共可存3万多吨。”公司施行精细化管理,6个库房,每个都责任落实到人,时时检测粮堆高度、温度、湿度等指标。这样保证了仓储的质量,粮食损耗也能够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北大荒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经理陈得成说,近4年来,按每吨8%的普通损耗计算,粮食“银行”共节约粮食36万吨,每吨按3000元计价,为农户节本超过10亿元。农户把粮食送到粮食“银行”统一保管,还能节省大量苫盖资材,仅此一项就超过5000万元。
“有了粮食‘银行’,贷款买农药、种子、化肥就从容多了。”佳木斯市龙江农场职工高维江说,2011年12月,他通过抵押200吨水稻,从商业银行贷到了20多万元,买到了充足的化肥和种子。
2012年4月,他通过粮食“银行”的运作,以每吨多卖130多元的价格将粮食售出,不但还清了贷款,还净赚数万元。
此外,粮食“银行”通过改造现有装卸基础设施,配置散粮运输工具,与部分沿海港口合作建立陆海联运节点,能有效地打破运输“瓶颈”。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